沈帥青:全天候自拍 博like變dislike
發布時間: 2014/12/17 08:00
最後更新: 2015/05/05 16:51
不少人愛自拍,但悲劇面前也拍?悉尼挾持人質事件的咖啡店外,有人輪流自拍,被形容為「selfie shame」。潮流不可擋,但忘形至同理心也忘了,怎會有人like?
自拍潮流席捲全球,沒多少人沒自拍經驗吧?但就算再愛自拍,也不應人情常理也不顧。澳洲悉尼一間咖啡店發生槍手挾持人質事件經歷逾十六小時後,昨日凌晨結束,槍手被警方擊斃,慘劇導致兩名人質死亡,不過,挾持期間,卻出現有人在現場自拍的情況。
根據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報道,他們在封鎖現場外輪流拍照,部分人邊拍邊面露笑容,又有人故意把現場電視台攝影機也攝入鏡,以增加「現場感」。報道指,在社交網絡上也找到以慘劇現場為背景的自拍照,形容是「selfie shame」。
英國《獨立報》亦指,當時並非娛樂時間(popcorn moment)或拍戲現場,批評此舉欠缺同情心,亦有媒體形容是病態。
社交網絡上的自拍照鋪天蓋地,手機開發商HTC的研究曾指,單是英國人每月上載的自拍照,達到3,500萬張。去年英國《牛津字典》把「selfie」,列為2013年度風雲字。
自拍的心態,也成為研究的題目,有分析指是尋求認同的心態作崇,將自己美好一面拍下放上網,一手包辦塑造好形象,越多like就越有滿足感,自我感覺良好,令人停不了自拍。其實,手機自拍簡易,越來越多的自拍「執相」手機app,自拍技術研習班大受歡迎,連自拍神器也成為熱門暢銷產品,推波助瀾下,愛上自拍又有什麼出奇?但為了一張博like的自拍照,可以去到幾盡?
今年9月,土耳其一名男子跳橋自殺,有警察接報到場後,竟以該跳橋男子為背景自拍,惹起爭議;台灣高雄今年發生氣體爆炸慘劇,當地媒體也報道,現場有數名外國學生嘻笑自拍,猶如當觀光景點。
去年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追悼會上,美國總統奧巴馬、英國首相卡梅倫與丹麥首相施密特,也被拍到笑容滿面地舉起手機自拍,被輿論批評對死者欠尊重。
自拍雖然是個人行為,但是否也有底線?全天候或不分場合的自拍,是自拍( selfie )抑或「自私」(selfish)?
想跟他人分享,或許不是壞事,但為了追求like,卻忘了別人痛苦,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,在災難現場或喪禮等場合,變得不顧禮儀、教養,連同理心也放在一旁,這是怎麼一回事?
今年3月底,有媒體報道指,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把過度自拍列為精神病(mental disorder),稱之為「Selfitis」,之後證實是假消息,自拍並未正式列作精神病,但之前不少人信以為真,也反映大家或多或少認同,自拍可以失控到成為病態,並不出奇。
自拍者深陷其中,但看的人卻已經不耐煩了。去年英國就有一項研究訪問了508人,研究在facebook貼自拍照與他人的反應,結果發現,愈頻密貼自拍照,愈容易與其他人的關係轉差。
與愛自拍者「劃清界線」的也有人在。法國有沙灘設立禁止自拍區域,呼籲遊客享受風光,而非自拍向人炫耀;今年亦有報道指,東京迪士尼禁止觀光客在場內用「自拍神器」,以免阻礙他人,有些餐廳亦要求顧客進食前放下電話,拍食物抑或自拍也一律不可以。
若然自拍是為了like,則大家對自拍到忘形的人看不過眼,最有效制止方法,或許就是表態dislike。當這一群連人情、同理心或別人感覺等什麼也不顧的自拍族,明白自己變得神憎鬼厭,應該會停止自私的自拍行為吧!
撰文 : 沈帥青